跳到主要內容

5月5日氣象文史講堂

類別 活動消息
名稱 5月5日氣象文史講堂
開始
日期
2021-05-05 14:00:00 結束
日期
2021-05-05 17:00:00
主辦
單位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說明

注意
事項

一、 目的:

臺灣在日治時期曾發生嚴重的旱災、颱風等極端氣象事件,並造成社會與人民長時間的影響,本活動期望透過演講與歷史紀錄,啟發民眾對氣候變遷議題的關注及興趣,強化民眾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危機意識、應變能力、防災與調適知識。

二、 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交通部中央氣象局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協辦單位: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

三、 活動地點:臺南市中西區公園路21號1樓視聽室。

四、 參加對象:臺灣南區氣象中心同仁與志工、教師、公務人員及一般民眾。

五、 課程日期:110年5月5日(星期三)下午2至5時

六、 課程表:

時間 講題 講師 內容大綱
14:00~15:00 風生水起:淺談日治時期颱風與乾旱氣象特徵 談珮華教授 風生一定會水起?天空的雲如何形成和觀測?日治時期是20世紀相對氣候較冷的時期,颱風及旱災等極端氣象事件發生的大氣環境特徵為何?各式各樣的天氣圖與測站資料如何解讀?在沒有衛星的時代,颱風逐時路徑圖的可信度如何驗證?
15:00~16:00 大旱來臨:談1929年臺灣的旱災與應變 吳建昇副教授 1929年臺灣發生極為嚴重的旱災,不僅使農業及民生出現重大損害,更進一步造成社會動盪與百姓不安。當時災況究竟有多麼嚴重?政府與民間又有什麼樣的因應措施?慘痛的災難教會我們敬畏天地,我們可能從歷史裡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嗎?
16:00~17:00 風跡水引:日治時期颱風事件的社會實踐與集體調適 凃函君助理教授 1912年9月14至18日颱風來襲,罡風過境衍生複合型災害,這場風暴影響層面有多廣?民生、經濟與水利受到的影響有多大?面對百餘年前的日治「第二の暴風」,社會集體的調適、動員與協力互助如何展現時代的精神以及人與環境的互動關係,且讓我們一起解構彼時代的自然事件與集體防災思維。

七、 欲參與之教師、公務人員請分別至「教師在職進修中心網站」、「公務人員終身學習網站」報名,並給予學習認證3小時。

八、 活動日期如遇天然災害發生,臺南市政府發布停止上班上課之公告時,本活動將延期辦理,相關消息將公佈在「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http://www.cwb.gov.tw)/便民/南區氣象服務」。

九、 本中心週邊停車不易,建議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騎乘機車;如需開車,歡迎利用附近之臺南市美術館2館停車場(步行5~10分鐘)。

十、 本活動聯絡人:陳技士(06-3459223)、黃技正(06-3459216)。

 

上架日期:2021-04-12修改日期:2021-04-12下架日期:2021-05-04

瀏覽人數: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