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911年世紀大颱風:風災中建築的故事──臺南廳舍

1911年8月25日至28日B051號颱風來襲,26日颱風閃過臺灣中央山脈屏障,直掃臺灣西南部。颱風帶來瞬間強陣風,挾帶風勢與雨勢的暴風圈重創臺南市,災情慘重。本篇追溯當時受災嚴重的臺南行政中心──臺南廳舍──的故事。

 

日治時期的「臺南廳舍」

臺南廳舍,即為日本時代行政區臺南廳的辦公廳。而說到臺南廳,就必須從日治時期(1895-1945)的行政區劃變革開始說起。日本統治臺灣初期對臺灣統治仍未成熟,初期六年(1895-1901)內頻繁變更行政區劃,從「三縣一廳」改制「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三縣一廳」、「六縣三廳」、「三縣三廳」、「三縣四廳」…但這些變化還沒有結束,在1901年11月「三縣四廳」區劃結束後,「二十廳」區劃登場,把原本的臺北縣、臺中縣、臺南縣拆成許多廳,這時「臺南廳」才從臺南縣之中被區分出來,管轄範圍大約包含今安定、善化、新化、玉井、關廟、永康、以及縣市合併前之臺南市、仁德、歸仁等地。1909年再將原二十廳整併為十二廳,臺南廳管轄範圍擴大納入原鳳山廳、鹽水港廳北門嶼、麻豆、六甲、蕭壟,一直持續到1920年行政區改制為五州二廳,臺南廳才演變為臺南州。

日治初期(1895/5-1901/11)臺灣行政區流變

日治初期(1895/5-1901/11)臺灣行政區流變

 

臺南廳舍的前身與位置

了解了臺南廳的來龍去脈,再來看其辦公廳臺南廳舍,到底在哪裡呢?在日本統治臺灣後,旋即將臺南地區的行政辦公場所設在原本清代的重要官署──「臺灣巡道署」,位置即在今日臺南市中西區的永福國小校園。日治初期在改制臺南廳之前,曾作為臺南民政支部、臺南縣署,在改制臺南廳後即稱為「臺南廳舍」。

關於清代的「臺灣巡道署」,《重修臺灣縣志》內提到:

巡道署在西定坊。坐東向西,凡三座,每座三進;由大門儀門入而廳事,顏曰「敬事堂」。堂之右為齋閣,為住宅。堂左則掾吏處之。堂下左右廨舍,輿隸居之。大門內,左為福德祠,右有官廳。其外為照墻,為鼓亭,為轅門。照墻外為巡捕廳。署後有斐亭、澄臺諸勝。署東南隅,有關帝廟、觀音堂、魁星堂。雍正十二年,巡道張嗣昌添建官廳。乾隆五年,巡道劉良璧建豐亭于署後東南隅。又澄臺側有天后廟:雍正三年,巡道吳昌祚建;乾隆十年,巡道莊年修。

節錄紅框區域「臺澎兵備道署」即為「臺灣巡道署」。

節錄紅框區域「臺澎兵備道署」即為「臺灣巡道署」。

(出自《臺灣府城街道全圖》,1875年。)

文中提到的「斐亭、澄臺諸勝」均為十分知名的景點,在1905年9月17日《漢文臺灣日日新報》刊出的〈拾碎錦囊〉一文中,提到這兩個指標性的景點:

臺南昔為全臺首善之區,物產豐饒,商旅雲集,勝蹟韻事,號稱極盛。乃時移世易,風土不無增減,每覽舊誌載有八景。今雖江山如故,而景物消然,誰無昨是今非之感。

一曰斐亭聽濤,址在舊道署內,今改為臺南廳,亭前有假山,乃亂石砌成,松竹夾道,陰靄幻雲,日光穿漏如碎金,人行其間,衣衫盡綠。山下有一池,公暇小憩,聽萬壑風聲,與大海洪濤澎湃之聲相答應。有客賦詩云,島居多異籟,大半是濤鳴,試向竹亭聽,全非松閣聲,人傳滄海嘯,客訝不周傾,消夏清談倦,如驅百萬兵。

二曰澄臺觀海,臺在斐亭假山傍,由假山背而行,忽上忽下,或灣或曲,宛如山陰道上,應接不暇。拾級而升,至最上頭處,四方洞豁,八面窓開,西向遙望,水天一色,蜃樓海市,變幻無盡狀,真奇觀也。有詩云,有懷同海濶,無事得臺高,瓜憶安期棗,山驅太白路,鴻濛歸紫貝,腥穢滌紅毛,濟涉平生意,何辭舟楫勞。

「斐亭聽濤」、「澄臺觀海」都被列為清代臺灣八景,頗富盛名。而這兩個景點「聽濤」、「觀海」的敘述,都透露了該地曾經近海的景觀,在今日海岸線以往西外移接近10公里的現況,該地現址永福國小以前可以「聽濤」、「觀海」令人難以想像。

臺灣邑治八景圖 斐亭聽濤

臺灣邑治八景圖 斐亭聽濤

 (出自《續修臺灣府志》,1774年,清余文儀等纂)

臺灣邑治八景圖 澄臺觀海

臺灣邑治八景圖 澄臺觀海

(出自《續修臺灣府志》,1774年,清余文儀等纂)

而斐亭曾有「斐亭鐘」,為清代在該地吟詩作對評語用來計時敲擊用。在日本時代消失的鐘聲,也常被文人視為改朝換代的一種象徵。斐亭與澄臺在日治初期都還存在著,之後依《臺灣名勝舊蹟誌》中的記載,因年久失修而毀壞。

澄臺影像

澄臺影像

(資料來源:James W.Davidson. (1903年).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穿梭百年臺南廳舍建築

百年前,臺南廳舍華麗的大門影像,很容易以為是現在永福國小校門(永福路旁)的地方。但當時大門是位於今學校巷弄內,原始的臺灣巡道署大門就是開在東側,臺南廳舍也沿續原本脈絡。

臺灣巡道署

臺灣巡道署

(出自《臺灣名勝舊蹟誌》,1916年)

原臺南廳舍大門位置現貌

原臺南廳舍大門位置現貌

 (引用自google map街景,2021年)

為何大門要開在小巷內?在還沒有進行市區改正的時代,臺南城內蜿蜒的小巷子充斥,現在感覺較適合作為大門入口的永福路也僅是小巷。反倒現在看起來巷子很狹窄的學校後方,當年還曾經有個小廣場空間。可惜臺南廳舍內部影像相當罕見,幾乎僅能從文字記錄來想像。

日治初期奎樓書院影像,右側拍到臺南廳舍大門,可見門前有一小廣場。

日治初期奎樓書院影像,右側拍到臺南廳舍大門,可見門前有一小廣場。

(資料提供:林志明醫師藏品)

臺南廳舍內部景象

臺南廳舍內部景象

(出自《臺灣寫真帖》,1908年,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而經歷1911年的大颱風後,臺南廳舍有將近八成遭到摧毀。在當時記錄的災情影像中,反而得以從倒塌的建築影像中一窺臺南廳舍的細節。在這些影像中,可以看到新造的日式木造房舍大量倒壞,尤其是屋頂整個被吹落掉落地上,景象十分駭人。場域中也可以看到採用傳統紅瓦的房舍,應該是原本巡道署遺留下來的建築。

身為行政樞紐的臺南廳舍,經歷此劫,必須快速使政府恢復運作進行災後處置,因此暫借臺南博物館(位置在今臺南美術館二館靠永福路側)、兩廣會館(南門路近圓環處)作為事務所。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財務課庶務課事務室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財務課庶務課事務室

(原圖出自《臺灣暴風雨被害慘狀光景寫真帖 第二》。資料來源:中央研究臺灣史檔案館,經「臺灣古寫真上色」數位上色)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庶務課事務室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庶務課事務室 

(原圖出自《臺灣暴風雨被害慘狀光景寫真帖 第二》。資料來源:中央研究臺灣史檔案館,經「臺灣古寫真上色」數位上色)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財務課事務室,左後方拍到廳舍大門外的奎樓書院屋頂。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 財務課事務室,左後方拍到廳舍大門外的奎樓書院屋頂。

(出自《臺灣暴風雨被害慘狀光景寫真帖 第二》。資料來源:中央研究臺灣史檔案館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財務課事務室

臺南廳舍倒壞景象財務課事務室

(出自《臺灣暴風雨被害慘狀光景寫真帖 第二》,資料來源:中央研究臺灣史檔案館

1911年9月5日的《臺灣日日新報》〈嘉南前次暴風雨續報/臺南廳事務所〉一文中寫道:

臺南廳舍,因暴風雨倒壞,自大昨日至昨日,著手搬瓦,取出書類,然多塗泥土,損害殊甚。因定以博物館及兩廣會館等,暫充為事務所。

而在9月13日〈遭災後之臺南〉報導中則寫道:

臺南廳管内,自八月廿七日暴風雨後,僅見一日晴天至本月六日,又復大雨滂沱,為此不能修理塌壞家屋。且白米及各貨物,皆吿缺乏,民不聊生。比至七日,天候恢復,民困始稍蘇,一時曬曝衣裳及其家器,竝修理家屋等者,極形雜沓。然為風波,各貨弗克上陸。至八日,各物始陸續上陸,市況稍形恢復。

今回臺南復舊各工程,其大而且急者,為臺南廳舍及西市場。目下財務課,在兩廣會館。庶務課一部,即殖產係及農會,在埤圳事務所,而埤圳事務所,則移於博物館内,會計係則與土木及學務兩係同室,以執事務。庶務及財務兩課,現正整理濡濕之書類及賑簿者。

而臺南廳舍,雖早晚之間,應行新築。然未新築以前,則應建設暫用事務室,以理一切事務。本月八日,土木部派後藤技手,財務局派石原屬官等,到南視察實況,不日常見興工。西市場,則欲以倒壞之材料,建造暫用小屋,以便開市交易,此亦將次興工。又各學校等,經已修理完竣,而開校授業矣。

 

災後加速新臺南廳舍興建

遭重創之臺南廳舍修復持續使用,但日本官方同時加緊腳步建造原訂要興建的新廳舍,由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採用磚瓦及鋼筋水泥建造,地點擇定臺灣銀行宿舍(孔廟北側近兒玉壽像園處),1912年12月起工興建,1916年落成,5月起臺南廳各部逐步移轉至新廳舍。這棟新廳舍即為1920年改制後的臺南州廳,戰後做為臺南市政府使用,重新修復成現在的臺灣文學館。

1915年甫完工之臺南廳新廳舍,左右兩翼尚未興建,1918年起陸續增築

1915年甫完工之臺南廳新廳舍,左右兩翼尚未興建,1918年起陸續增築

(出自《內山侍從武官長巡視紀念臺灣寫真帖》。資料來源:中央研究臺灣史檔案館,經「臺灣古寫真上色」數位上色)

而在臺灣巡道署原址的原臺南廳舍,在臺南廳移轉至新廳舍後,曾作為警務課使用。在1920年轉為臺南商業專門學校(後改為臺南高等商業學校)使用,廢校後1930年改為臺南市役所(等同今臺南市政府)。

從清代的官署到日治初期臺南廳舍,再成為臺南市役所,建築群延伸出說不盡的故事,看似無關的兩個公共建築,其實穿透城市的歷史脈絡,有著密切的關連性,之後不管是路過臺南永福國小或臺灣文學館,不妨回憶一下1911年曾經造成臺灣劇變的大颱風。

 

本文整理:王子碩/審閱:陳信安、陳秀琍/編輯:李耘衣

修改日期:2023/02/01

瀏覽人數: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