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分類:知識
    環流

    環流按照其大小通常分為三種: 1.影響範圍最大的一種稱為「主環流」,指完整的全球性風系。這種環流使得低緯度多餘的熱量可以輸送到極區和較高緯度。 2.比主環流小一點的稱為「次環流」,指主環流內大規模的封閉環流,也就是平常在天氣圖上所看到的各種高低氣壓,包括「氣團」和「鋒面」在內。 3.比次環流範圍更小的稱為「再次環流」或「局地性環流」。包括:「冰河風」、「海風及陸風」、「焚風」、「雷雨」及「龍捲風」等。

    more
  • 分類:知識
    風的成因

    風來自太陽的能量,大氣加熱不均勻而產生。熱空氣受熱而膨脹上升,冷空氣流過來填補他的空缺。此過程稱之為「環流」。 影片說明:風來自太陽的能量,大氣加熱不均勻而產生風。當熱空氣受熱而膨脹上升,冷空氣流過來填補空缺。此過程稱之為「環流」。

    more
  • 分類:知識
    低氣壓/高氣壓

    低氣壓╱高氣壓: 風是地球表面的空氣流動所造成的。 空氣通常由高氣壓區流向低氣壓區,就像氣球放氣時的原理。 氣壓的差異大多是由太陽加熱空氣的差別所引起的。 暖空氣比冷空氣輕,所以容易上升,形成低氣壓﹔冷空氣通常比較重,容易下降到地表,形成高氣壓。 等壓面和等高線的關係: 等高線和等壓面圖空間氣壓的情況一般用等壓面圖表示。 在空間的每一點都有一個氣壓值,如果把所有氣壓相同的點連起來,就形成一個等壓面。 由於同一高度上各地的氣壓不等,氣壓在空間的分佈,就像山丘一樣起伏不平。 等壓線,地面天氣圖上的高氣壓與低氣壓是繪製「等壓線」後而得,等壓線在天氣圖上是一條條曲

    more
  • 分類:知識
    柯氏力

    柯氏力 在地球上移動的物體,都會受地球自轉產生的偏向力而有偏向的趨勢,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半球偏左,這種力稱為柯氏力。 只要氣壓有高低的差別,就會有種力量使空氣從高壓流到低壓,因為受到「柯氏力」的影響,北半球高壓的氣流是以順時針方向向偏右旋出去,低壓的氣流則是以逆時針方向偏左旋到中心。

    more
  • 分類:技術
    氣象觀測網

    建立整合式的操作及顯示作業環境,並經由人機交談的作業方式,幫助預報人員迅速研判各種天氣現象,加強中小尺度天氣現象的監測及預報能力。 該系統自上線作業以來,以大幅提昇了氣象預報作業效率及對局部特殊天氣現象的掌握能力。 此外,透過該系統對其他單位的支援功能,亦已順利提供包括臺大、中大、文大、海軍氣象中心、民航局及環保署等相關氣象單位,進行實際教學研究或作業運用。目前該系統所能查詢顯示的各式氣象圖表種類超過兩千種,每日的產品檔案大小超過3Gbytes。 圖所示維新形顯示工作站的X視窗人機介面。 大視窗是預報人員進行圖形顯示處理操作的主要視窗,而小視窗可暫存顯示圖形,與大視

    more
  • 分類:一般
    天氣預報流程

    天氣預報流程,首先要蒐集資料,包括地面、高空、雷達、衛星、飛機、船泊等不同觀測種類或方法所得之氣象資料。 將這些收集到的資料輸入至超級電腦中進行運算,運算出來的結果再繪製成天氣圖,配合衛星雲圖與雷達回波圖,進行分析,再經過預報討論會以獲得結論,目前在臺北跟臺南,一天有兩次的預報討論會,分別是在早上九點跟下午兩點,預報員會根據觀測與數值預報的結果,加上個人的經驗進行預報。預報完成後會運用傳真、網際網路、氣象錄音電話等方式來發布,服務一般民眾及水利、農業、漁業、防災等機構。

    more
  • 分類:一般
    數值預報系統作業流程圖

    more
  • 分類:一般
    數值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是本局的主要業務之一,目前本局所提供的天氣預報種類有十二小時到三十六小時的短期天氣預報,一個星期的中期天氣預報,一個月及一季的長期天氣預報,農漁業氣象預報,觀光地區天氣預報,國際及大陸各主要都市天氣預報,舒適度指數預報等。 每天定時發布四次天氣預報,還有可能引起災害之劇烈天氣或颱風發生時,則適時發布突變天氣特報或颱風警報。 本局的天氣預報作業是每天二十四小時不中斷的,並且將各種最新天氣預報資訊利用專用的氣象通信網路及無線電廣播系統,透過大眾傳播媒體,作定時或特別報導。此外,讓人亦可透過本局的氣象報務系統隨時獲得最新的氣象預報資料。

    more

資料筆數:58頁數:3/8